發表時間: 〖
2018-03-20
〗 瀏覽次數: 〖〗
一、指導思想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防震減災工作責任重大。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省防震減災工作聯席會議和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緊盯追趕超越目標,踐行“五個扎實”要求,進一步加強地震監測預測、震災預防、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統籌推進防震減災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奮力開創新時代咸陽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新局面。
二、重點工作
(一)、多措并舉,推動地震監測預報工作提質增效
1、科學制定震情跟蹤工作方案,嚴格落實各項震情跟蹤措施,明確跟蹤任務,夯實工作責任,把各環節工作做精、做細、做實。
2、加強各類監測資料處理、異常落實和跟蹤分析研判,繼續深化震情會商機制改革,完善視頻震情會商功能,加強與鄰近地市震情協作和會商機制,努力把握震情發展趨勢。
3、加強臺網運維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監測臺網日常維護和觀測環境保護,適時開展地震監測環境檢查和地震宏觀點隱患排查工作。理順臺網運維流程,強化各臺站運維職能,構建“保障有力、運轉高效、質量可靠”的運維體系。
4、加強群測群防管理。各縣市區要繼續優化“三網一員”隊伍建設,適時開展三網人員培訓工作,提高“三網”人員觀測能力,切實發揮群測群防作用。
5、完善監測數據共享機制。提高地震數據資源共享水平,提高共享開放能力,做好信息服務工作。
(二)、以防為主,著力提高風險防范水平
1、強化地震災害風險管控。開展第五代區劃圖實施情況檢查。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備案管理,推進管理信息化。
2、做好市政務服務中心業務銜接工作,切實把好重大項目抗震設防要求關。
3、會同有關部門在農村危舊房改造、移民搬遷等涉農項目中落實抗震設防要求,強化農村工匠技術指導和培訓,不斷提升村鎮建筑抗震能力。
4、加大防震減災示范縣創建力度,繼續支持基礎條件較好的縣區爭創省級防震減災示范縣區,擴大示范社區、示范學校、示范民居等創建的覆蓋面。
5、完善和鞏固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實現防震減災知識“六進”活動常態化,拓寬宣傳渠道,豐富宣傳形式,擴大防震減災宣傳的覆蓋面。
6、組織做好紀念汶川大地震10周年宣傳活動,制定好我市的方案,并組織好相關活動。
7、積極開展“平安中國”防災宣導等主題宣傳活動,要充分發揮好科普基地的宣傳陣地作用,深入開展宣傳教育。
(三)、常備不懈,提升應急準備工作水平
1、加強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建設,推進日常工作機構實體化。完善抗震減災指揮部工作制度,細化工作流程,夯實成員單位責任。
2、完善應急準備檢查機制,探索建立應急檢查量化指標體系,提高針對性,強化結果運用。做好災害預評估工作。
3、繼續推進各級政府、部門、重點行業、危險部位等的地震應急演練工作。市局計劃在8月份進行一次地震現場工作實地演練,永壽縣要組織好開展一次地震應急綜合演練。要積極指導學校、社區、重點企事業單位開展演練工作。
4、補充更新現場隊工作裝備,加強實戰訓練,提升應急隊伍能力。
5、推進應急避難場所標準化建設,推動市“十三五”規劃市縣兩級應急避難場所項目落實。
6、加強應急值守。加強重要時段、重大活動的應急值守,做好災情收集研判、震情緊急會商、現場應急行動、應急新聞宣傳等各項工作。
(四)抓住重點,統籌推進“十三五”規劃和重點項目實施
1、組織好“十三五”規劃實施,加強國家、省、市、縣防震減災規劃項目的銜接,推進將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納入各級政府投資計劃和預算安排,確保“十三五”規劃任務和項目落地。
2、完善重點項目管理機制,加強項目實施管理,加快推進配合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興平活斷層探測,各縣市區也要努力推進地方“十三五”規劃落實和重點項目實施。
(五)、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有利于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1、完善改革總體設計。深化業務模塊和業務流程梳理與再造,細化業務體制、震災預防體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任務,蹄疾步穩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地。
2、完善地震部門職責任務清單和公共服務清單,梳理內部審批事項清單。
3、探索地震信息化建設思路,制定方案、摸清觀測、政務等信息資源底數,匯集整理。
4、加強網絡安全防護,不斷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政務辦公應用系統功能,推動辦公OA、政務內網、微信等政務信息系統整合,不斷提升面向全市的防震減災信息化服務能力。